1. 空間布局
合理分區:根據實驗室功能需求,將空間劃分為實驗區、輔助區和辦公區等。實驗區應設置在遠離公共區域的位置,以減少干擾和污染。
人流物流分開:確保人員和物品的流動路線不交叉,避免污染和干擾。
足夠的空間:為實驗人員提供足夠的操作空間,同時考慮設備的放置和維護空間。
2. 墻面和地面
墻面:應光滑、易清潔、耐腐蝕,可采用瓷磚或彩鋼板等材料。墻與墻、墻與地、墻與頂之間的夾角應采用圓弧過渡,以減少積灰和便于清潔。
地面:應平整、防滑、耐磨、耐腐蝕,可采用PVC地板或環氧樹脂地坪等材料。
3. 天花板
材質:通常選用彩鋼板天花板,表面涂有光觸媒,對空氣中的塵粒有一定的防護作用,并易于清潔。
結構:需考慮消防、通風、空調等管道的鋪設空間。
4. 門窗
門:實驗室的門應能自動關閉,凈寬應不小于1.1米,并設有觀察窗。門體應采用不易變形的材料制作,密封性能良好。
窗:避免設置可開啟的外窗,減少外界環境對實驗室的影響。如需設置窗戶,應具備良好的密閉性。
5. 送排風系統
送風口:數量宜多不宜少,位置應使室內空氣具有良好的均勻性。
排風:每個排風罩的排風量應控制在適當范圍內,既保證有害氣體的有效排出,又避免排風量過大造成能源浪費。
凈化系統:包括初效、中效和高效過濾器,確保送風和排風的潔凈度。
6. 電氣系統
照明:實驗室的照明應滿足實驗操作的需要,避免過強或過暗的光線影響實驗結果。
插座:根據實驗室設備的需求合理配置插座數量和位置,確保用電安全。
應急照明:在關鍵區域設置應急照明系統,以應對突發停電情況。
7. 給排水系統
供水:實驗室應設立足夠的水源點,包括自來水龍頭和純水龍頭(用于精密儀器清洗等)。供水管道應采用耐壓、耐腐蝕的材質。
排水:實驗室的排水管道應暢通無阻,排水口應有水封裝置防止污水回流和臭氣逸出。排水系統應定期進行維護清理工作以保證其正常運行狀態。
8. 消防安全
消防設施:設置消防疏散通道并配備滅火器等消防器材。對于存在易燃易爆危險的實驗室應設置泄漏探測器、自動噴淋裝置等安全防護裝備。
防火材料:隔墻、吊頂的裝修材料應滿足防火要求。
9. 環保與節能
環保材料:選擇符合環保標準的建筑材料和裝修材料,減少有害物質的釋放。
節能措施:采用節能型設備和照明系統,合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風,降低能耗。
